新闻中心
央企审计工作结束 五矿集团被点名整改
发布时间:
2017-08-16 13:43
来源:
史上规模和力度的央企审计工作已结束,与此前每年审计10户左右央企不同,今年审计的企业数量翻番至20户,主要涉及资源能源、制造、商贸投资、建筑等行业,其中中国最大的金属矿产企业中国五矿集团公司被审计署点名称存在30项问题。
6月23日,审计署官网发布了20户企业2015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审计署相关负责人指出,这次审计在肯定20户企业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企业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重大决策和内部管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廉洁从业规定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审计署有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针对发现的问题,20户央企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6.9亿元,建立完善规章制度651项,处理处分309人。
审计署指出,在针对五矿集团的审计中,包括财务会计管理、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企业重大决策和内部管理等方面,该集团存在总计30项主要问题。五矿集团官网当天公告称,截至目前,对反映的问题均已按照审计署的要求进行了整改,共计28人次受到处理。
审计署指出,在重大决策和内部管理方面,五矿集团存在境外投资风险管控薄弱的问题。2007-2012年,该集团在可行性论证不充分的情况下,收购了三个境外项目,涉及金额93.04亿元,2015年底计提减值准备41.71亿元。五矿集团回应称,按照边审边改、立审立改原则,集团已进一步优化调整了相关项目的开发利用方案。截至目前,该项目建设顺利,预计可按期于2018年一季度建成投产并实现首批精矿装船出售。其他两个项目均为绿地项目,现阶段集团已明确将其中一个列为资源战略储备项目、一个拟退出。
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作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时表示,目前部分企业的投资经营风险管控还比较薄弱。此次审计署抽查20户企业的155项境外业务时发现,因投资决策和管理制度不完善、调研论证不充分、风险应对不到位等,有61项形成风险384.91亿元。被审计的20户央企中,除了五矿集团,至少还有11户央企普遍存在境外投资风险问题。
五矿集团成立于1950年4月,注册资本78.50亿元,拥有全资和控股二级子公司21家,主要从事金属及矿产品开发与利用、技术研发、工程设计与相关服务、金属及矿产品贸易与物流,以及房地产开发、期货、金融业务等。2016年,完成重组中冶集团后,五矿集团矿成为了中国的金属矿产企业集团,也成为了全球的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商,资产规模逾7000亿元,从业人员20万名。
